25%患者在起病后24小时内死亡,超过半数患者在一周内死亡,发病一个月后的死亡率高达75%!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大血管疾病,它由于发病迅猛、猝死率高,被医学界称为“旋风杀手”。此病一经确诊,相当于病人体内埋了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回天无术!
一个月前,51岁的胡女士,在弯腰捡东西时胸腹部感到了撕裂样疼痛,休息时依然没有缓解,于是辗转多院,开始了曲折的求医经历。一开始,有医院判断其为炎症,但是经消炎治疗后并无好转迹象,腹部愈加肿胀,医院才诊断出患有主动脉夹层,医生表示手术只有三成把握。
为了给予救治更大的把握,患者亲医院看看……当前,有精准的治疗方法将患者的“定时炸弹”,安全解除吗?能顺利搭起主动脉的“生命通道”吗?
紧急转诊贵黔,寻求一线希望
“医院来试试?”患者丈夫的医院ICU的医护人员,见此情形立即表示愿意帮忙咨询本院医生。在患者还未确认来院就诊前,医院介入科主任游箭教授就已率介入科团队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反复查看,开展了一个多小时的病情讨论,掌握了患者基本病情。
5月6日下午18时,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患者在家属陪同下,紧急转诊到了医院介入科治疗。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最常见极其凶险的一类急重症,常常以胸痛腹痛来诊。胡女士已被发现患有主动脉夹层14天,病情复杂凶险,随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作为原医院资深介入科专家,介入科主任游箭教授意识到,这次要解决的是一颗风险极大的“定时炸弹”。
“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壁间血肿;腹主动脉下段、左侧髂总动脉、左侧髂外动脉起始部动脉夹层)”“高血压病三级(极高危)”“肺部感染严重”……对此,介入科积极给予患者一级护理,开展镇痛、控制血压、控制心率等综合治疗,再进一步予以完善全主动脉CTA检查、相关辅助检查,直至明确了主动脉夹层进展情况和破口位置。
多学科紧密协作,成功拆除“炸弹”
5月12日中午12时,在完善了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后,全院多学科协作模式开启,胸心外科、介入科、手术麻醉中心、重症医学科(ICU)、放射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开展会诊,进行深入讨论,制订了腹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的介入手术及术后处理方案,并从交接患者、手术体位、麻醉方式、手术范围、术后康复及后期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
当天下午,一台堪称生死营救的手术紧张有序地展开!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介入科主任游箭教授主刀,朱结辉主治医师作助手,历时两个半小时的手术,几乎每分每秒都充满了凶险,介入科团队精神时刻高度集中,用一体式覆膜支架,为患者出色地搭起“人字形”生命通道,成功隔绝了腹主动脉、左髂外动脉的三处破口,圆满完成了这台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有效拆除“定时炸弹”,将这位徘徊在死亡线上的患者“拉了回来”。
“这例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虽由我科团队自主完成,但离不开全院多学科的鼎力支持,胸心外科、手术麻醉中心、ICU等多学科核心专家一起合作为手术护航,确保了手术顺利完成。”游箭教授表示。
当晚,患者转至ICU,随即游箭教授率介入团队来到ICU看望患者,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