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TMRI上岗证8 [复制链接]

1#

年CT医师上岗证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05年CT医师上岗证试题附有答案(带有下划线的为答案)

1.CT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广泛骨质硬化,内见坏死区及搅打死骨,常见于

A.成骨性骨肉瘤

B.骨梗死

C.慢性骨髓炎

D.尤文氏肉瘤

E.骨结核

2.X线平片未见异常,CT显示胸椎骨松质内多发破坏,骨皮质完整,下述疾病中应首先考虑

A.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骨白血病

C.老年性骨质疏松

A.多发性骨髓瘤

D.多发性转移瘤

3.中年男性患者,诊断肝硬化,结节型肝癌,发现右大腿局限性肿胀4天,伴疼痛,CT平扫示股深部软组织团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欠清,CT值75HU,下述诊断最可能的是

B.海绵状血管瘤

C.转移瘤

D.血肿

E.脓肿

F.蜂窝织炎

4.颈椎外伤最易引起椎动脉损伤的骨折部位是

A.椎体粉碎性骨折

B.椎弓根骨折

C.椎板骨折

D.横突骨折

E.椎体压缩性骨折

5.腰椎骨关节病小关节病变CT检查最常见的漏诊原因是

A.扫描层面厚

B.椎间盘突出轻

C.骨质病变轻

D.椎间隙狭窄

E.软组织窗成像

6.关于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CT椎管造影表现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脊髓向肿瘤的同侧移位

B.肿瘤对侧蛛网膜下腔狭窄

C.骨质侵蚀吸收

D.肿瘤钙化

E.蛛网膜下腔梗阻

7.中年女性,CT检查显示第12胸椎骨密度减低,内见粗大的骨小梁,病变侵犯椎弓根及椎管,首先应考虑为

A.骨髓瘤

B.转移瘤

C.内生软骨瘤

D.血管瘤

E.脊髓结核

8.关于脊髓结核的描述,错误的是

A.脓肿内一般无钙化

B.发现死骨CT较平片敏感

C.小关节脱位

D.椎管内受侵

E.沿椎体前缘多椎体侵犯

9.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分界解剖结构是

A.口咽部

B.喉咽部

C.气管隆突部

D.环状软骨部

E.鼻咽部

10~30题丢失,遗憾!!

31.男性耻骨联合骨折最常见德合并损伤部位是

A.膀胱

B.直肠

C.前列腺

D.尿道

E.睾丸

32.膀胱三角区正确地描述是指

A.膀胱底部两侧至膀胱颈区域

B.膀胱底两侧壁至膀胱颈区域

C.膀胱底部至输尿管开口区域

D.膀胱底输尿管开口至尿道内口区域

E.膀胱底至膀胱颈部

33.KUB片底含义是

A.上腹部平片

B.中腹部平片

C.全腹部包括骨盆平片

D.肾盂造影平片

E.逆行肾盂造影平片

34.肾门向肾内延续于一个较大底间隙称为

A.肾大盏

B.肾盂

C.肾门

D.肾窦

E.肾蒂

35.通过眶上裂底脑神经不包括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展神经

D.三叉神经(上颌支)

E.三叉神经(眼支)

36.鼻窦恶性肿瘤主要X线特点是

A.窦腔软组织块影

B.窦腔密度增高

C.窦腔扩大

D.窦腔骨壁破坏

E.面部软组织肿胀

37.早期鼓膜松弛部胆脂瘤比较可靠的x线征象是

A.乳突窦最小径大于1CM

B.乳突窦呈圆形透亮影

C.乳突窦大于对侧2MM以上

D.听小骨受压移位

E.鼓室盾板破坏

38.肾脏周围结构,自内向外分别是

A.肾筋膜、肾纤维膜、肾脂肪囊

B.肾纤维膜、肾筋膜、肾脂肪囊

C肾脂肪囊、肾筋膜、肾纤维膜

D.肾纤维膜、肾脂肪囊、肾筋膜

E.肾脂肪囊、肾纤维膜、肾筋膜

39、螺旋CT的基本概念是指

A.X线球管的旋转方式是螺旋形的

B.扫描床是呈螺旋形前进后退的

C.扫描采集数据的轨迹是螺旋形的

D.重建图象的数据直接来自于螺旋数据

E.显示的图象是按照螺旋方式排列的

40.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渗透压范围约在

A.~mmol/kg

B.~mmol/kg

C.~mmol/kg

D.~mmol/kg

E.~mmol/kg

41.下列不属于对比剂副反应中特异质反应的病因是

A.病人的精神因素

B.药物的剂量因素

C.细胞释放的组胺等介质

D.抗原抗体反应

E.应急激活系统

42.下列关于EBCT的工作原理,哪一项是错误的

A.采用机械旋转的取样方式

B.由电子枪发射电子束

C.偏转线圈控制电子束旋转

D.轰击4个平行钨靶产生X线

E.并排2组探测器收集数据

43.图象后处理技术与CT图象重建的本质区别是

A.能否得到冠、矢状位图象

B.能否得到多平面的图象

C.图象的矩阵是否可以改变

D.应用原始扫描数据还是图像数据

E.能否得到高分辨率图像

44.CT扫描发现左心后区类圆形“肿块影”,内

含少量气体,与横膈关系密切。下述疾病中可能

性最大的是

A.心包囊肿

B.食管平滑肌瘤

C.膈疝

D.神经源性肿瘤

E.肺隔离症

45.小叶中心型肺气肿的典型CT表现是

A.肺内散在分布的小圆形、无壁的低密度区

B、肺低密度区分布以下肺、前部肺实质明显

C、广泛肺大泡形成

D、胸膜下多发小透亮低密度灶

E、蜂窝样改变

46、以下哪一项CT表现不支持急性肺脓肿的诊断

A、多发圆形软组织肿块

B、肿块中心呈低密度

C、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性强化

D、患侧胸腔少量积液

E、病灶边缘模糊

47、以下那一项CT表现最支持侵袭性胸膜瘤的诊断

A、肿瘤与大血管间的脂肪间隙不清

B、边缘呈分叶状

C、肿块呈明显强化

D、肿瘤相邻前胸壁胸膜呈结节状增厚

E、肿瘤边缘模糊

48、肺梗塞CT影像的“血管征”是指

A、楔状影的顶端与一血管相连

B、斜形病灶内高密度血管影

C、病变内肺供血动脉增强缺损

D、病变肺内血管减少

E、病变外肺血管影增粗

49、诊断纵隔畸胎瘤的特征性CT征象是

A、肿块位于上纵隔

B、肿块有分叶

C、增强扫描肿块边缘环形强化

D、肿块内出现脂肪-液气平面

E、囊内液体的CT密度不一

50、关于侵袭性胸腺瘤分期,下列哪项错误

A、第一期包膜完整

B、肿瘤穿过包膜至纵隔脂肪内为第二期

C、肿瘤向周围器官呈侵入性生长为第三期

D、沿胸膜种植可见于第二期

E、第三期胸腺瘤也应行手术治疗

51、下述哪一种原发恶性肿瘤的肺转移可出现钙化

A、胆管癌

B、肝癌

C、胰腺癌

D、黑色素瘤

E、甲状腺癌

52、关于胸部淋巴瘤,下列哪项不正确

A、非霍奇金病可以在数天内迅速出现肺部浸润

B、非霍奇金病可呈前纵隔的融合大肿块

C、部分霍奇金淋巴瘤有胸腺增大

D、原发的肺淋巴瘤多不属于非霍奇金病

E、原发的肺淋巴瘤多表现为单发肿块,生长缓慢

53、下列哪项不适宜作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

A、诊断不明的纵隔肿块

B、支气管活检阴性的肺门肿块

C、局灶性或多发性炎性病灶,但不明感染菌者

D、胸膜肿块

E、弥漫性肺病变的磨玻璃阴影

54、下列哪项不宜首先考虑进一步CT检查

A、胸片发现肺内肿块

B、咳血

C、发热、咳嗽

D、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

E、胸片可见纵隔增宽

55、如果I。为初始X线强度,I为通过物体后X线

强度,D为物体的厚度,U为物体对X线的衰减系数,

则他们的关系可表述为

A、I=I。×eud

B、B、I=I。×e1/ud

C、

D、

E、

56、目前CT常用重建矩阵为

A、×

B、×56

C、×

D、×

E、×

57、选用窄的准直器缝隙宽度的目的是

A、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

B、减少病人的X线辐射剂量?

C、减轻影像的部分容积效应

D、减少影像噪声,提高影像质量

E、避免影像的活动伪影

58、不同窗宽、窗位的选择,是在CT成像过程中哪一个环节实现的

A、数据采集系统(DSA)的数据采集过程

B、计算机重建系统

C、模/数转换

D、数/模转换

E、影像的显示(监视器)与打印

59、同层动态扫描目的是研究病灶的增强

特征,主要用于下列那类病的鉴别

A、肝炎和肝硬化

B、脂肪肝和血管瘤

C、肝炎和肝癌

D、脂肪肝和肝硬化

E、肝癌和血管瘤

60、胰腺钩突前面,CT显示二个血管断面,应是

A、(右)门静脉(左)脾静脉

B、(右)肠系膜上静脉(左)脾静脉

C、(右)肠系膜上动脉(左)肠系膜上静脉

D、(右)腹腔动脉(左)门静脉

E、右)肠系膜上静脉(左)肠系膜上动脉

61、下列那一类不属于我国肝癌协作病理组对肝癌的分类

A、块状型

B、结节型

C、弥漫型

D、多灶型

E、小癌型

62、关于脾钝性伤CT检查,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CT平扫检查阴性可除外脾破裂

B、脾内血肿的密度随时间而变化

C、应增强扫描以发现包膜下血肿

D、脾撕裂伤时可见脾边缘裂缝

E、脾破裂出血多储积于左侧结肠旁沟

63、女性,55岁。CT示胆总管重度扩张,形态不规则,

在胰头上缘中断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总管癌

B、胰头癌

C、胆囊癌

D、胆总管结石

E、急性胆囊炎

64、肝癌在增强扫描的时间密度曲线上特征性表现为

A、速升速降型

B、速升缓降型

C、缓升速降型

D、缓升缓降型

E、速升后缓升型

65、下列关于脾血管瘤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实性或囊实性的包块

B、边缘清楚的低或等密度区

C、可有大小不等的囊变区

D、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E、发现钙化即可除外血管瘤

66、下列那一项不是壁厚型胆囊癌的CT特征性表现

A、胆囊壁均匀增厚超过3MM

B、胆囊壁局限性不对称增厚

C、胆囊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D、增强扫描显示胆囊不规则增强

E、肝门周围常有淋巴结转移

67、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中常见的类型是

A、I型

B、II型

C、III型

D、IV型

E、混合型

68、下列那一项是慢性胰腺炎最具特征性的诊断依据

A、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

B、胰管不规则串珠状扩张

C、胰腺腺体萎缩变小

D、胰腺和胰管钙化

E、胰腺假囊肿

69、有关胃癌的CT诊断,错误的是

A、需要胃的适度充盈、扩张,并辅以应用低张药物

B、异常增厚的胃壁在增强时有较明显强化

C、CT较容易发现肝胃韧带内增大的淋巴结

D、胃大弯可沿胃结肠韧带浸润

E、CT可较好的显示软组织肿块,但却难以显示癌肿形成的溃疡

70、有关肠梗阻的CT表现下述哪项不正确

A、梗阻远近端肠管直径有明显差异

B、闭袢型肠梗阻时可见“鸟喙征”

C、动力性肠梗阻可见小肠大肠的弥漫性充气扩张

D、绞窄性肠梗阻时可出现分层改变

E、增强扫描,闭袢型肠梗阻可见病变肠壁明显增强

71、关于胰头与胰颈分界的CT解剖标志,是下述哪项

A、肠系膜上动脉左缘

B、肠系膜上静脉左缘

C、肠系膜上动脉右缘

D、肠系膜上静脉右缘

E、肠系膜上动、静脉之间

72、有关腹膜后间隙肿瘤的CT表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肾旁前间隙肿瘤可使胰腺向前移位

B、肾周间隙肿瘤可引起肾轴旋转

C、肾旁后间隙肿瘤可使肾旁后间隙受压、缩小

D、脂肪肉瘤由纤维组织、黏液组织和脂肪组织三种成分组成

E、分化程度较低的脂肪肉瘤可表现为实质性肿块

73、脑转移瘤显著特征是

A、低密度

B、明显强化

C、中心可坏死

D、肿瘤内可见钙化

E、瘤周可见非常明显水肿

74、下列那一项不符合弥漫性脂肪肝中

残留正常肝岛的CT表现

A、为正常肝组织密度

B、增强扫描可见小血管进入其内,血管可被推移

C、增强前后密度始终均匀

D、边缘常较清楚且规则

E、通常位于胆囊附近或肝被膜下

75、见图,该腹部CT图像最可能诊断是

A、升结肠癌

B、右肾肿瘤

C、右下腹间质瘤

D、肠套叠

E、阑尾周围脓肿

76、腹部CT增强图像,主动脉左旁异常强化影,正确诊断是

A、胃癌

B、副脾

C、平滑肌瘤

D、胃底静脉曲张

E、肾上腺肿瘤

77、腹部CT增强扫描图像示大量腹水,最为可能诊断是

A、恶性间皮瘤

B、结核

C、肝硬化

D、胃癌

E、淋巴瘤

78、胆囊区CT扫描图像,首先应考虑为

A、慢性胆囊炎

B、急性胆囊炎

C、胆囊结石

D、胆囊腺肌瘤病

E、胆囊癌

79、颅脑CT显示“指状水肿”,常见于

A、急性脑梗死引起底脑水肿

B、血管源性水肿

C、急性挫伤性脑水肿

D、细胞*性水肿

E、室管膜下水肿

80、鞍上池中央部可见

A、垂体柄

B、垂体

C、视神经

D、基底动脉

E、乳头体

81、豆状核由内到外依次为

A、尾状核、内囊、外囊

B、尾状核、内囊、外囊、屏状核

C、外囊、屏状核、岛叶

D、外囊、屏状核、岛叶、尾状核

E、外囊、屏状核、岛叶、杏仁核

82、构成侧脑室下角顶末端底结构为

A、尾状核

B、豆状核

C、坎倍氏体

D、杏仁核

83、外部性脑积水的CT特点为

A、额颞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并外侧裂、前部半球间裂核脑基底池增宽

B、额颞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并外侧裂、后部半球间裂和脑基底池增宽

C、额顶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并外侧裂、后部半球间裂和脑基底池增宽

D、额顶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并外侧裂、前部半球间裂和脑基底池增宽

E、顶枕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并外侧裂、后部半球间裂和脑基底池增宽

84、最大的脑池是

A、小脑延髓池

B、环池

C、侧裂池

D、桥池

E、胼胝体池

85、轻度新生儿缺氧性脑病与正常新生儿额叶白质低密度鉴别,后者脑白质CT值

A、19Hu

B、15Hu

C、13Hu

D、23Hu

E、25Hu

86、胼胝体发育不良多发生于

A、嘴部

B、嘴部与膝部

C、膝部与体部

D、膝部与压部

E、体部与压部

87、基底节包括

A、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

B、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

C、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齿状核

D、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红核

E、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壳核

88、颅脑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常用

A、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及表面遮盖法(SSD)

C、多平面重组图像(MPR)

D、反投影法重建

E、骨算法重建

F、仿真内镜

89、可随脑脊液流动种植转移的肿瘤是

A、松果体瘤

B、室管膜瘤

C、星形细胞瘤

D、血管网织细胞瘤

E、颅咽管瘤

90、结节状硬化的CT典型表现是

A、侧脑室旁多发性低密度影

B、室管膜下多发或单发结节、常有钙化

C、脑萎缩

D、脑实质脑回状钙化

E、局部灰质增厚、白质变薄

91、急性期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间接征象为

A、空三角征

B、束带征(Cordsign)

C、静脉窦内充盈缺损

D、脑水肿、出血性脑梗塞、脑回状强化

E、脑萎缩、脑室形态扩大、局限性脑梗塞

92、脑室内肿瘤的可靠征象是

A、脑室受压、移位

B、脑室杯口样扩张

C、交通性脑积水

D、梗阻性脑积水

E、脑室内钙化

93、股骨头坏死、CT检查不适于

A、观察圆韧带损伤

B、观察关节面下骨质疏松或囊变

C、观察股骨头关节面塌陷

D、观察骨折

E、观察新生骨

94、CT检查发现椎间孔扩大,椎管内见一软组织肿物,延伸至椎管外,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神经源性肿瘤

B、纤维源性肿瘤

C、血管源性肿瘤

D、淋巴源性肿瘤

E、转移性肿瘤

95、结核性脑膜炎多见于

A、颞叶

B、脑底

C、额叶

D、枕叶

E、颞顶叶

96、眶内炎性假瘤底基本CT特征是

A、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清楚,显示肌腹肿胀且单个眼肌受累

B、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模糊,可见单或多个眼肌受累,肌腹肿胀

C、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清楚,形成肿块时,病灶局限、强化明显

D、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模糊,但若形成肿块,同眼肌易于区分

E、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模糊,肉芽组织生长可形成“冰冻眼眶”

97、见于视神经脑膜瘤底征象是

A、受累视神经呈梭形增粗,并迂曲

B、肿瘤强化不明显

C、90%以上可见钙化

D、肿瘤常可导致邻近骨质破坏吸收

E、增强扫描可见“双轨征”

98、鼻窦粘膜囊肿的典型CT表现组合是

A、额窦、筛窦最常见;窦腔扩大;窦壁变薄;病灶密度均匀一致;

B、蝶窦、筛窦最常见;窦腔融和;窦壁硬化;病灶局部可强化;

C、上颌窦、筛窦最常见;窦腔膨大;窦壁硬化;病灶局部可强化

D、上颌窦、蝶窦最常见;局部窦壁骨质增厚;病灶局部呈软组织密度

E、上颌窦、额窦最常见;面部畸形;眼球突出;病灶穿通窦壁进入邻近间隙

99、关于鼻窦CT检查,以下哪项不合适

A、尽可能轴位和冠位同时扫描

B、外伤时应用1.5MM薄层扫描

C、怀疑肿瘤病变时双窗宽(骨窗和软组织床)观察是必要的

D、矢状位重建有助于了解病变累及范围

E、发现骨质异常时增强扫描要作为常规检查

、男47。后吸涕中带血月余。CT鼻咽冠状位扫描

显示:右侧咽隐窝软组织突出并导致鼻咽腔变小,咽隐

窝消失,破裂孔显示扩大,邻近骨质显示破坏,颈部未

明显肿大淋巴结。最可能的诊断是:

A、鼻咽纤维血管瘤

B、转移瘤

C、恶性胆脂瘤

D、淋巴瘤

E、鼻咽癌

、CT诊断腮腺肿瘤,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A、恶性肿瘤在CT上具有明确的特征

B、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无包膜,浸润性生长

C、腮腺恶性肿瘤因血供丰富,不易坏死

D、腮腺恶性肿瘤一般不出现转移

E、应用CT技术较容易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

、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患者,下列哪种肺部HRCT表现提示有肺泡壁损伤

A、小叶间隔增厚

B、磨玻璃密度病灶

C、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D、蜂窝状病灶

E、胸膜下弓形线影

、男性患者,65岁。声音嘶哑一个月,胸片示左

上纵隔增宽,CT平扫显示主动脉弓左外侧、肺动脉主

干外侧直径1.0CM的软组织密度结节病灶,左肺门增

大,最适宜的处理是

A、疑诊左上中央型肺癌,建议MRI检查

B、疑诊结节病,激素治疗后复查胸部CT平扫

C、建议核素扫描

D、增强CT检查

E、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胸部CT平扫

、男性患者,26岁。反复发作咳嗽、咳痰伴发热三年,

胸部CT平扫显示左下叶后基底段近纵隔胸膜处4×3CM

大小实变病灶,其中有液性密度区,左脊柱旁可在多个层面

观察岛直径在0.5——0.8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应首先考虑为

A、左下叶周围型肺癌,伴淋巴结转移

B、左下叶肺脓肿

C、左下叶肺结核

D、左下叶慢性炎症

E、左下隔离肺

、前上纵隔软组织密度占位病变,大小约3×4CM,

CT值为40-60Hu,其内偏右侧见1.8×0.4CM的钙化密度病灶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畸胎瘤

B、胸腺瘤

C、恶性淋巴瘤

D、高密度支气管囊肿

E、胸内甲状腺

、一患者经支气管镜确诊右下叶中间支气管中央型肺癌,

中间支气管闭塞。CT显示右下叶不张,下叶中间支气管截

断,要确切了解支气管周边肿块的大小,有效的方法有

A、CT仿真内窥镜

B、CT增强扫描

C、薄层CT扫描骨算法重建

D、俯卧位CT扫描

E、呼气末CT扫描

女性患者,20岁。体检胸片发现左上肺结节。胸部CT平扫,层厚8MM,间隔8MM。发现右上叶前段胸膜下2.0CM的结节病灶,边缘光滑,密度10-70HUu,双侧肺门淋巴结无增大。进一步确诊病灶性质,最佳的措施是

A、三个月后复查胸部CT,以后间隔6个月再复查一次

B、强化CT扫描

C、低剂量CT检查

D、病灶处HRCT检查

E、病灶CT三维重建

、肺间质水肿时最早出现的CT表现是

A、双肺蝶翼状的高密度影

B、小叶间隔均匀增厚

C、小叶间隔串珠样增厚

D、沿支气管树分布的腺泡状阴影

E、双肺周边部位多发的斑片状高密度病灶

、下列那一项不是鉴别胸水和腹水的征象

A、胸水位于膈脚的外侧

B、界面征

C、膈脚移位征

D、裸区征

E、腹水密度高于胸水

、述关于心包上隐窝的CT表现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典型呈水样密度

B、位于升主动脉后方

C、与升主动脉之间有分界,其前缘凸起,后缘较扁

D、增强扫描未见增强

E、位于心包结构的右肺动脉上方

、神经元移行异常CT平扫可表现为

A、脑室狭小

B、异常脑裂

C、脑萎缩

D、脑水肿

E、局限性脑回样钙化

、结节性硬化的特征性钙化结节发生在

A、皮层

B、皮层下白质

C、侧脑室周围

D、第三、四脑室周围

E、脑沟、脑池

、颅内出血吸收消散最快的是

A、硬膜外出血

B、硬膜下出血

C、肿瘤出血

D、脑实质血肿

E、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最好发于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眼动脉

D、脑底动脉环的前半部

E、脑底动脉环的后半部

、有关未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CT平扫表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有轻度占位效应

B、局部混杂密度病灶

C、有时可有钙化

D、局部常有脑萎缩

E、可以无阳性发现‘

、以下那一项不引起静脉窦血栓

A、肿瘤如矢状窦旁脑膜瘤等

B、感染性病变如脑膜炎、脑炎等

C、头部严重外伤

D、贫血

E、脑梗塞

、男性,37岁,体检时B超偶然发现左肾上方包块,CT平扫见左侧肾上腺区有一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8MM,边缘光滑,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最可能的CT诊断是

A、肾上腺皮质增生

B、醛固酮腺瘤

C、嗜铬细胞瘤

D、肾上腺结核

E、Cushing’s综合征

、以下那一项不是海绵窦动静脉篓的CT表现

A、眼球突出

B、眼上静脉增粗

C、海绵窦增大,密度增高

D、回流至海绵窦的脑静脉迂曲增粗

E、颈内动脉颅内段增粗

、以下哪项不符合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A、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结节

B、病灶边界清楚,常有钙化

C、占位征象不明显

D、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E、多发生在鞍旁,累及鞍内

、一般头颅增强CT扫描,延迟时间一般为

A、5秒

B、10秒

C、15秒

D、20秒

E、25秒

、额叶和顶叶的分界是

A、中央后沟

B、中央前回

C、中央后回

D、外侧裂

E、中央沟

、下列有关副脾的错误说法是

A、最常见于脾门附近,单或多发

B、一般小于4.0CM

C、圆或卵圆形,密度均匀

D、增强扫描时无强化

E、CT值与脾脏完全相同

、浸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的CT征象为

A、占位征象不明显

B、CT值45Hu左右

C、边缘光滑

D、肿瘤有包膜

E、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

、平扫多数均匀高密度,增强扫描90%明显均匀强化的脑肿瘤是

A、星形细胞瘤

B、神经纤维瘤

C、脑膜瘤

D、血管母细胞瘤

E、颅咽管瘤

、脑脓肿壁形成晚期是

A、4天后

B、7天后

C、10天后

D、14天后

E、21天后

、哪一种病属于髓鞘形成异常

A、巨脑性婴儿脑白质营养不良

B、烟雾病

C、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D、弥漫型硬化

E、病*性脑炎

、在眼外肌中最粗的肌肉是

A、上直肌

B、外直肌

C、内直肌

D、下直肌

E、上睑提肌

、构成眼眶内侧壁的主要是

A、额窦

B、蝶骨大翼

C、上颌窦

D、蝶窦

E、筛窦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于

A、眼球后肌锥内

B、眼球后肌锥外

C、眶骨内

D、眼外肌内

E、眼睑内

、鼻窦外伤后,冠状位CT直接扫描不易显示的骨折部位是

A、眶底

B、筛窦直板

C、上颌窦前壁

D、下部眶环

E、翼板

、不属于鼻道窦口复合体变异的是

A、钩突气房

B、中鼻甲气房

C、中鼻甲反向

D、钩突肥大

E、鸡冠气化

、参与组成眼眶底壁的骨结构主要是

A、额窦

B、筛窦

C、蝶窦

D、上颌窦

E、硬腭

、下列哪项不是膀胱癌的起始症状

A、血尿

B、尿频和尿急

C、排尿困难

D、下腹肿块

E、排出肿瘤碎屑

、前列腺癌的75%发生于

A、前叶

B、后叶

C、左侧叶

D、右侧叶

E、中叶

、前列腺较少侵犯或转移的器官是

A、膀胱

B、精囊

C、直肠

D、骨骼

E、肺

、子宫颈癌的CT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CT扫描在分期上优于MRI

B、盆腔淋巴结未见肿大,即可排除淋巴结转移

C、与邻近器官脂肪层消失,即可诊断邻近器官受累

D、必须做增强扫描

E、延迟时间扫描对诊断没有意义

、子宫颈癌合并肾盂积水,分期为

A、IA期

B、IB期

C、IIA期

D、IIB期

E、III期

、患者,女,59岁。CT显示左侧盆腔囊实性病变,大小约6.0×7.5CM,边缘清楚,囊壁厚度约为4MM,有小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示实性部分有强化时应诊断为

A、囊性畸胎瘤

B、乳头状囊腺瘤

C、粘液性囊腺瘤

D、浆液性囊腺瘤

E、浆液性囊腺癌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重度对比剂副反应的救治原则

A、立即抢救并通知专科或急诊科参加

B、静脉阻塞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C、开放静脉通道并给升压药

D、给氧、注意保暖

E、喉头水肿给予喉头喷雾

、颈段椎管狭窄,是指椎管前后径小于

A、8-9MM

B、9-10MM

C、10-11MM

D、11-12MM

E、12-13MM

、儿童最常见的脊髓肿瘤发生于

A、腰骶段

B、腰段

C、胸腰段

D、胸段

E、颈胸段

、脊柱最常见的良性原发性肿瘤是

A、巨细胞瘤

B、软骨瘤

C、动脉瘤样骨囊肿

D、血管瘤

E、骨瘤

、下述有关肝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内以巨块型肝癌最常见

B、巨块型肝癌的肿块内常见坏死,周围可有子结节

C、纤维性假包膜多见于结节型肝癌

D、弥漫型肝癌其结节大小一般不超过肝小叶大小

E、肝内有两个癌结节,其最大直径之和小于3CM,仍属小肝癌

、不属于胆管细胞癌CT表现的是

A、多为肝门区肿块

B、肝内胆管扩张明显

C、可以末梢胆管的局限性扩张为唯一征象

D、增强扫描有延迟强化

E、易与慢性胆管炎和胆管结石鉴别

、下列那一条不属于肝硬化的典型CT表现

A、肝脏各叶大小比例失常,右叶萎缩,左叶外段和尾叶增大

B、肝缘变钝,表面凹凸不平

C、肝脏密度普遍增高

D、肝内弥漫结节,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

E、脾大,腹水,门体侧支循环形成

、下述征象,不属于腹主动脉瘤CT表现的是

A、管壁钙化

B、管腔扩大

C、血栓形成

D、邻近椎体骨质破坏

E、血管迂曲

、在阑尾的CT检查和阑尾炎临床表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CT诊断中正确显示回盲部的解剖关系,是寻找阑尾并判断其有无异常的关键

B、CT检查前需要口服足够及适量浓度的碘水溶性对比剂,以对比剂到达回盲部并适度充盈为标准

C、引起阑尾炎的主要因素是回盲部炎症及阑尾周围结构炎症波及所致

D、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阑尾炎又分为单纯型、蜂窝织炎型和坏疽型

E、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压痛、反痛

、引起食管壁内和食管周围静脉曲张的血流途经是

A、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从、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

B、门静脉血流经食管静脉从、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C、门静脉血流经食管静脉从、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椎前静脉丛注入下腔静脉

D、门静脉血流经腹壁浅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从注入上腔静脉

E、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腰静脉和直肠静脉丛注入下腔静脉

、在窦汇上方的层面,幕切迹的边缘显示为

A、“八”字形

B、“V”字形

C、“M”字形

D、“O”字形

E、“U”字形

、有关肾囊肿描述错误的是

A、单纯性肾囊肿可能起自梗阻的肾小管,与集合系统相通

B、单纯性肾囊肿囊内呈近似水样的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楚

C、高密度囊肿是由于囊肿内有出血或蛋白样物质凝聚所致

D、对高密度囊肿一定要增强扫描才能做出CT诊断

E、钙乳囊肿并非真正的囊肿,而是一种肾盏憩室

检查技术及影像解剖

1、观察心脏左、右心室,右心房和胸主动脉最重要的体位是:

A、立位远达片B、右前斜位C、左前斜位D、左侧位E、无差别

2、观察左心室增大最早期征象

A、心底部密度增高B、右心缘双弧影C、气管隆突角增大D、左心耳角突出E、食管压迹

注解:食管前紧邻左心房,食管压迹为左心室增大后期重度时改变,右心缘双弧影、气管隆突角增大为左心房增大的表现。

3、在胸部右前斜位片反映右心室增大的早期征象是

A、肺动脉圆锥部膨凸B、心前缘膨隆C、心前下间隙缩小D、膈面延长E、无特异性

4、“二尖瓣”型心脏形态基本特征表现是:

A.左右心缘饱满B.心尖上翘C.主动脉弓缩小D.心脏呈“梨”形E.肺动脉段突出

注解:“二尖瓣”型心脏见于右心室增大为主病变(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心脏呈顺钟向旋转。

5、“二尖瓣”型心脏的基本特征是

A、右心室增大B、肺动脉圆锥膨隆C、主动脉管炎弓突出D、右心房增大E、心尖向左下延伸

6.心脏右心房增大时,首先表现的部位和方向是:

A.体部向右增大B.体部向前增大C.体部向后增大D.耳部向前下方增大E.耳部向右前上方增大

7.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X线平片显示典型心脏形态应是:

A.普大型B.二尖瓣型C.主动脉型D.三尖瓣普大型E.主动脉普大型

注解:主动脉型心脏见于左心室增大为主病变,如高血压病和主动脉瓣病变,心脏呈逆钟向旋转。

8.心脏MRI扫描的最基本层面是

A.横断面B.冠状位C.矢状位D.心脏长轴位E.心脏短轴位

9.心脏快速MRI成像的优点不包括:

A.能鉴别血流与血栓B.能鉴别血管结构与含气空腔C.能观察瓣膜的功能状态D.能测定心肌组织能量代谢E.能测定心功能和心肌厚度

10.关于MR心脏检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左室呈椭圆形,内壁光滑;B.容易区分无信号的血流和钙化;C.右肺动脉在收缩期正常见不到信号;D.自旋回波序列心肌常呈等信号;E.心脏测量准确。

11、心脏MRI不适用于/p>

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频发室性早博D、单心室E、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12、为了减少心脏搏动伪影对心脏大血管MRI图像的影响,一般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应用本法的TR时间决定于

A、R-R间期B、P-R间期C、R-P间期D、2R-R间期E、2P-R间期

13.MRI能在同一层面上显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四个心腔的位置是:

A、矢状位B、轴位C、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D、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短轴位E、平行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

14.MRI为了观察心房与心室的关系,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流出道应选哪种扫描位置:

A、平行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B、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C、横轴位D、矢状位E、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短轴位

15.MRI检查心脏的优点是:E

A.心内血液和心脏结构之间的良好对比B.能分辨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心包外脂肪C.动态观察心肌运动D.无损伤检查,十分安全E.以上全对

16、MRI测量心包厚度大于多少为异常

A、1.0mmB、2.0mmC、3.0mmD、4.0mmE、5.0mm

17.主肺动脉窗层面不包括哪一解剖结构:

A、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B、降主动脉,气管C、上腔静脉D、奇静脉弓通常也位于此层面E、头臂静脉

18、正常两侧髂静脉汇合成下腔静脉的平面为:

A、L3B、L5C、L2D、L4E、L1

19、①肺动脉、②支气管动脉、③肺淋巴管、④肺静脉、⑤支气管静脉、属于肺功能性血管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②⑤E、③④⑤

20.从头侧向足侧轴位CT图像上,最先发现的解剖结构是

A.右前段肺动脉B.左侧肺门血管C.左侧肺动脉弓D.右肺动脉主干E.气管分叉

21.关于胸部大血管CT扫描正常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右肺动脉位于升主动脉后方B.首先显示的肺动脉是左肺动脉C.主肺动脉高度与左肺动脉相等D.上腔静脉位于气管右侧,大小变异较大E.主动脉弓水平仅显示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

注解:主肺动脉干高度低于左肺动脉。

22.指出心脏部分无心包包绕的部位

A.左心房后部B.右心房后部C.左心室上部D.右心室下部E.大血管根部

23.CT扫描图像中,关于正常心包上隐窝的描述,错误的是E

A.密度均匀B.前缘较扁平C.位于升主动脉后方D.与主动脉间有分界E.增强扫描可有部分强化

24.与CT相比,MRI在心血管系统检查方面的主要优点为D

A.可以显示冠状动脉B.可以进行心脏功能分析C.可以进行心肌血流灌注分析D.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楚显示心脏大血管的结构E.病人检查更为舒适

25.心脏瓣膜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X线平片B.超声心动图C.CT检查D.SE序列MRIE.电影MRI

26.心瓣膜病的电影MRI检查不能显示是

A.清楚显示心脏瓣膜B.对瓣膜关闭不全可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C.显示血流方向D.准确测量流经心脏瓣膜的血流速度E.显示心腔大小的改变

先心病及肺心病

27.法乐氏四联症中,①肺动脉狭窄,②右心室肥厚,③主动脉右移骑跨,④高位室间隔缺损,引起血液循环动力学异常起主导作用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E.③+④

28、法乐四联症MRI冠状位检查可显示

A、右室流出道狭窄B、嵴内型室间隔缺损C、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关系及管腔大小D、判断左室肥厚或/和大小E、体-肺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

29.下列哪种疾患不会见到肺血增多:

A.贫血B.房间隔缺损C.法鲁氏四联症D.动脉导管未闭E.甲状腺机能亢进

30、典型的法乐氏四联症不包括:

A.主动脉骑跨B.右室肥厚C.肺动脉瓣狭窄D.三尖瓣下移E.室间隔缺损

31、下述不会引起肺血减少的疾病是:

A.贫血B.法乐氏四联症C.三尖瓣下移畸形D.原发性肺动脉高压E.肺心病

注解:肺血减少是由于右心排血受阻导致,常见于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贫血时体循环血量增加,肺循环就会减少。

32.下列关于法乐四联症MRI所见,错误的是

A.右心室肥厚B.右心室漏斗部狭窄C.室间隔缺损以单纯型常见D.升主动脉中度扩张E.可合并肺动脉闭锁

注解:室间隔缺损以嵴下型即室间隔膜部最常见。

33.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胸片示主动脉弓及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下述疾病哪一种可能性大:

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肺动脉瓣狭窄D.动脉导管未闭E.法乐氏四联症

注解:病理解剖上将动脉导管未闭分为三种类型:1管型(圆柱型),约占本病的80%;2漏斗型3窗型。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信号,初期由于存在左向右分流使左心房室的容量负荷加大,导致左心室扩大,室壁增厚,严重可致左心衰竭。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后负荷加重,右室壁增厚,继之出现右心室腔扩大,致右心衰竭;晚期肺动脉压力达到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出现双向或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紫绀。

34.动脉导管未闭的形态,最常见的是

A.圆柱形B.漏斗型C.窗形D.球形E.椭球型

35、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主要区别点是:E

A.心脏呈二尖瓣型B.肺动脉段高度隆起C.肺门搏动更明显D.左心房不大E.左心室不大

注解:发生于心脏各腔室病变或各瓣膜病变会逆血流动力学方向累及其它腔室。所以房间隔缺损不会继发引起左心室增大。

36、小儿先天心脏病发病率占首位的是

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主动脉缩窄D动脉导管未闭E法洛四联症

37.关于房间隔缺损的不正确描述是

A.原发孔型属心内膜垫部分缺损B.继发孔型缺损位于心房间隔中部C.原发孔型常见D.右心房扩大E.右室壁增厚

注解:继发孔型缺损最常见,其最常见类型中央型,其它上腔型、下腔型、混合型

38.关于先天性心脏病,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肺静脉畸形引流以横断和左斜状位显示最佳B.房间隔缺损以横断和左室长轴位显示最佳C.室间隔缺损以横断和左室短轴位显示最佳D.主动脉缩窄以横断和冠状位显示最佳E.动脉导管未闭以横断和矢状位显示最佳

39.MRI检查室间隔缺损有以下特点,错误的是:

A.自旋回波MRI诊断室间隔缺损的准确性可达90%以上B.对小的室间隔缺损诊断,MRI不及超声心动图加多普勒检查C.横断面成像对判断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最适合D.电影MRI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MRI显示膜部不连续即可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

注解:室间隔缺损的特征性表现:MRI电影能显示心室缺损处血液分流低信号;所以对于小的室间隔缺损MRI也可以显示。

40.MRI显示室间隔缺损的最佳位置是

A.冠状位B.矢状位C.平行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D.垂直室间隔的心脏长轴E.垂直室间隔的心脏短轴

41、心脏肺动脉段突出,搏动增强,右下肺动脉变细,搏动弱,应诊断下述那种疾病

A、房间隔缺损(二孔型)B、室间隔缺损(肌部)C、肺动脉高压D、Ebstein畸形E、肺动脉瓣狭窄

42.两肺血减少,肺动脉段凸出,两肺门动脉不对称,左侧大于右侧,属于下述哪种疾病改变:

A.法乐氏四联症B.动脉导管未闭C.肺动脉瓣狭窄D.高位室间隔缺损E.以上都不是

43.指出下述与肺心病不符的X线征象:

A.肺气肿B.右心室增大C.左心室明显增大D.右前斜位见肺动脉圆锥明显突出E.右下肺动脉直径>15mm

44、在肺源性心脏病中,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的X线征象是:

A.右心室重度增大B.右心功能不全C.肺动脉圆锥隆起D.肺动脉干增粗E.肺门“残根”征

冠心病

45.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MRI表现,错误的是:

A.梗死室壁局限性变薄B.梗死室壁出现阶段性运动减弱C.梗死区心肌信号强度减轻,以T2WI较T1WI更明显。D.静脉注射Gd-DTPA,梗死心肌首过无强化。E.静脉注射Gd-DTPA,梗死心肌出现延迟强化。

注解:梗死区心肌在T2WI上表现为局部异常高信号。心肌缺血是心肌梗死前期表现,对于心肌缺血最敏感的检查方法是MRI,电影MRI表现节段性运动减弱,心肌灌注首过成像,缺血区心肌呈现灌注减低,延迟期成像无异常。冠状动脉造影(DSA)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46、急性心肌梗塞时心肌组织弛豫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为:D

A.心肌组织含水量减少B.心肌组织含水量不变C.心肌组织代偿性增加D.心肌组织含水量增加,T1和T2值与心肌水份成线性关系E.心肌组织含水量增加,T1和T2值与心肌水份成非线性关系

47.对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区MR表现的错误描述是:

A.T2WI显示心肌信号增高B.室壁明显变薄C.运动减弱D.有增强改变E.邻近心室腔内见血流高信号

注解:梗死部位的心室壁变薄,判断标准为同一扫描层面梗死区室壁厚度≤其它正常室壁厚度的65%,而非室壁明显变薄。

48、心肌梗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心壁肥厚B.室间隔穿孔C.乳头肌断裂D.室壁瘤形成E.心包填塞

49.不属于冠心病重要并发症的是

A.室壁瘤B.心脏增大C.乳头肌断裂D.室间隔穿孔E.左心功能不全

注解:心脏增大是冠心病的普通并发症。

50.不属于冠心病并发症的是:

A.室壁瘤B.心房纤颤C.乳头肌断裂D.室间隔穿孔E.左心功能不全

注解:冠心病的并发症还有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急性心包积血,出现急性心包压塞而卒死。血栓脱落致脑\肾\脾\四肢等动脉栓塞。

51.室壁瘤的常见MRI征象不包括:

A.病变区局限性膨凸;B.病变区局限性呈反向或(和)无运动;C.左室射血分数增加;D.病变区室壁信号强度下降;E.室壁变薄。

B.52、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MRI表现错误的是D

A.限局性室壁变薄B.节段性室壁运动消失C.多合并左心功能受损D.节段收缩增厚率增加E.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注解:节段性室壁运动消失或呈反向运动,收缩期室壁增厚率消失。

53、陈旧性心肌梗死MRI表现错误的是

A.梗死室壁运动减弱B.梗死室壁运动消失C.梗死室壁心肌信号强度降低D.梗死室壁由于纤维化局部变厚E.梗死室壁节段收缩期增厚率异常

注解:陈旧性心肌便死的局部室壁明显变薄,体积缩小。

54、冠状动脉动脉瘤最常见于

A.川畸病B.Marfan综合征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风湿性心脏病E.梅*性心脏病

原发性心肌病

55.原发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累及:

A.乳头肌B.左心室心尖C.左心房D.腱索E.肌部室间隔。

注解: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将肥厚型心肌病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前者病变主要累及室间隔、左室前壁基底段,肥厚心肌凸入左心室流出道部,造成左室流出道部狭窄。

56.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心肌肥厚的MRI鉴别要点是:

A.前者心肌普遍增厚,收缩期增厚率增加B.前者心肌局部增厚,收缩期增厚率正常C.后者心肌局部增厚,收缩期增厚率正常D.后者心肌普遍增厚,收缩期增厚率下降E.前者心肌局部增厚,收缩期增厚率下降

57、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病所致心肌肥厚的MRI鉴别要点是

A.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多为普遍肥厚B.高血压病心肌肥厚多为局部肥厚C.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程度为轻-中度D.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程度较重E.收缩期增厚率在肥厚型心肌病普遍下降而高血压病正常

注解: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壁明显增厚,受累部位心室壁舒张末期平均厚度21.8±5.6mm(正常为7.6±1.1);收缩末期厚度为23.6±5.4mm(正常为12.0±1.5)。高血压病所致心肌肥厚,MRI显示左室普遍均匀性增厚,且肥厚程度较轻,无流出道狭窄。

58.关于肥厚型心肌病,下列哪种叙述不正确:

A.室间隔肥厚最常见B.左室后壁厚度正常C.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增强D.室壁舒张受限E.心室腔变形、变小

59.扩张型心肌病最常累及:

A、左心室B、左心房C、右心室D、右心房E、房室瓣环

60.扩张型心脏病主要血流动力学变化为

A.心室舒张功能降低B.心室收缩功能降低C.心室排血受阻致心室扩张D.继发心肌损害致“泵”功能不良E.心肌肥厚致心脏增大

注解:心室壁运动普遍减弱,甚至接近无运动,收缩期室壁增厚率普遍下降或消失。另限制性心肌病,根据受累心室不同分为三个亚型:右室型、左室型和双室型,以右室型最常见。

风心病及心脏肿瘤

61.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严重损害,最根本的X线征象是:

A.肺循环高压B.左心房重度增大C.二尖瓣区钙化D.右心房重度增大E.重度间质性肺水肿

注解:二尖瓣狭窄,致进入左房回心血流受阻,随后出现肺淤血,甚至间质性肺水肿。

6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X线“定性”诊断的根据是:

A.心脏呈“二尖瓣”型B.右心缘“双弧”征C.肺静脉高压D.左心耳部突出E.左心室不大或缩小

注解:A-D点在二尖瓣关闭不全也会出现,且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进入左心室血量的增加,可继发引起左心室增大;而二尖瓣狭窄一般不引起左心室肥大。

63.风湿性心脏病最易侵犯的瓣膜是

A.主动脉瓣B.肺动脉瓣C.二尖瓣D.三尖瓣E.二尖瓣+三尖瓣

64.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RI电影表现为:

A.收缩期在二尖瓣后方产生低信号血流束B.舒张期在二尖瓣后方产生低信号血流束C.收缩期在二尖瓣前方产生低信号血流束D.舒张期在二尖瓣前方产生低信号血流束E.二尖瓣开启正常

注解:二尖瓣前叶于舒张期呈气球样凸向左室,且由于左室向左房漂浮二尖瓣压力减小,致二尖瓣前叶靠近室间隔;所以只可能于舒张期在二尖瓣后方产生低信号血流束。

65.MRI发现左心房附壁血栓,最可能的原因是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B.二尖瓣狭窄C.房间隔缺损D.室间隔缺损E.心肌病

66.心脏最常见的肿瘤是

A.神经纤维瘤B.横纹肌瘤C.纤维瘤D.平滑肌瘤E.黏液瘤

67.下列哪项对鉴别左心房粘液瘤与血栓作用不大:

A.附着部位B.信号强度C.形状边缘D.随心动周期不同相位形态位置变化E.上述各项均作用不大

注解:MRI上示心腔内有一团块状异常信号,在T1WI肿块呈均匀中等信号,在T2WI为不均匀中高信号。

心包炎性病变

68.与缩窄性心包炎X线征象不符的是:

A.左心房增大B.胸腔积液C.心腔大小可正常D.右下肺动脉呈残根状E.上腔静脉扩张

注解:增厚钙化的心包压迫整个心脏和大血管根部,限制心脏话动,使心室充盈受限,引起回心血流受阻和心排血量下降,大静脉压升高,体、肺循环淤血。由于回心血流减少,从肺动脉泵出血量随之减少,不会出现肺动脉高压,因此不可能形成残根征。

69.鉴别缩窄性心包炎与限制性心肌病最佳的影像方法是:

A.X线胸片B.X线心血管造影C.CTD.MRIE.超声心动图

70、缩窄性心包炎中,①上腔静脉扩张、②肺淤血、③间质性肺水肿、④右心房增大、⑤左心房增大,反映左心缩窄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E.①③⑤

注解:左室泵血少会致左心房增大.

71.以下哪项不是缩窄性心包炎的CT表现:

A.肺纹理纤细B.心包腔缩小C.心包壳样钙化D.心影扩大E.上腔静脉增粗

72.引起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A.结核性感染B.化脓性感染C.创伤D.心包恶性肿瘤E.病*性肿瘤

73.心脏左右缘搏动减弱,大血管搏动正常,是诊断下述何疾病的特征性表现

A、主动脉狭窄B、联合瓣膜病C、心肌病D、心包积液E、左心衰

74.下列所述与大量心包积液X线征象不符的是:

A、心脏普遍增大,心缘各弧消失B、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C、多数患者见明显肺淤血改变D、卧位透视时心底阴影增宽E、心影大小短期内可明显改变

注解:随着心包积液量增加,心包内压力升高,引起心包填塞,使心室舒张受限,腔静脉回流受阻,肝静脉淤血进而使心排血量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很难出现肺淤血。

75、下述哪项不是心包积液常见X线征象:

A、心脏呈普大型B、心缘搏动减弱C、上腔静脉扩张D、主动脉搏动正常E、肺血管纹理增多

76.少量心包积液最敏感而简单的检查方法应选择:

A.X线平片B.心血管造影C.CTD.超声心动图E.MRI

77.关于心包积液的CT检查,不正确的是/p>

A.心包积液存在于心包的脏、壁层之间B.心包积液可能是淋巴液C.出血性心包积液的CT密度较低D.心包包裹性积液压迫心脏使之变形E.心包填塞出现于大量积液的时候

78.大量心包积液是指心包内液体超过

A.mlB.mlC.mlD.mlE.ml

大血管病变

79.MRI不能显示主动脉狭窄的:E

A.部位B.程度C.范围D.血流速度E.钙化程度

注解:选用CT作动脉内膜钙化检查。

80.重度主动脉缩窄最佳检查方法是:

A.CTB.股动脉插管X线主动脉造影C.上肢动脉插管X线升主动脉造影D.X线右心室和肺动脉造影E.MRI

注解:主动脉缩窄病因最常见于外伤。主动脉缩窄段病变的部位绝大多数(95%以上)在主动脉弓远段与胸降主动脉连接处,亦即主动脉峡部,邻近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区。

主动脉瘤

81.假性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是:

A.外伤B.感染C.先天性D.动脉粥样硬化E.马凡氏综合症

82.某高血压病患者2年前曾有胸背部疼痛史。胸部MR检查中发现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形成,瘤壁外形不规则,瘤腔小,呈厚壁。最可能的诊断为

A.主动脉夹层B.真性动脉瘤C.主动脉扩张D.假性动脉瘤E.动脉硬化

注解:真性动脉瘤的瘤壁由发生病理损害后的主动脉壁全层构成,具有动脉血管的外膜、中层弹力纤维和内膜三层结构。假性动脉瘤(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83.有关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MRI检查,以下不正确的是C

A.有与主动脉腔相通连的瘤腔B.由血栓形成的瘤壁C.血栓的MR信号总是高信号D.动脉瘤破口的显示以收缩期为佳E.主动脉旁出现厚壁囊样占位性病变

84、下述引起腹主动脉瘤的病因中,易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是:

A.感染性动脉瘤B.梅*性动脉瘤C.先天性动脉瘤D.动脉硬化性动脉瘤E.夹层动脉瘤

85.男性,75岁。因间歇性跛行,两下肢血管脉压不同。腹部MR检查显示腹主动脉迂曲延长,管径粗细不均,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有多处狭窄改变,最可能的诊断为:

A.腹主动脉附壁血栓形成B.腹主动脉夹层C.腹主动脉粥样硬化D.腹主动脉炎E.腹主动脉狭窄

86、大动脉瘤搏动减弱或消失常见原因是:

A.合并心功能不全B.合并瓣膜病C.附壁血栓形成D.动脉瘤周围粘连E.动脉瘤壁钙化

87.符合腹主动脉瘤诊断的描述不包括:

A.肾动脉以上腹主动脉直径大于4cmB.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直径大于3.5cmC.腹主动脉病变直径大于其上方正常腹主动脉宽径1.3cmD.腹主动脉直径等于同平面下腔静脉的直径E.常有附壁血栓形成。

88、下列哪项不是MRI诊断主动脉瘤的优势

A、用造影剂即能显示主动脉内腔B、显示瘤壁钙化C、显示管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D、观察动脉瘤血流动态变化E、清楚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结构

89.主动脉瘤应尽早手术的指征是:

A.瘤体直径大于6cmB.瘤体迅速增大C.瘤壁薄并有局限性突出D.上述各项全是指征E.上述各项全不是指征

90、腹主动脉瘤应尽早手术的指征不包括:

A.瘤体直径大于6cmB.瘤体迅速增长C.瘤壁薄并有局限性突起D.附壁血栓形成E.腹部突发剧痛

注解:附壁血栓脱落会引起远侧动脉栓塞、下肢动脉缺血,但相比较前几者有继发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风险。

主动脉夹层

91.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E

A.外伤B.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C.动脉囊性中层坏死D.风湿性心脏病E.医源性损伤

注解: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诱发因素:高血压、妊娠。

92.主动脉夹层MRI检查的优点不包括:

A.可行任意方向切层B.均能发现夹层撕裂口C.能显示附壁血栓D.能动态观察血流变化E.无射线,无创伤,可重复性强,有利于复查

93.关于夹层动脉瘤的MRI表现,错误的是A

A.内膜钙化内移B.显示撕裂的内膜瓣片C.显示真腔和假腔D.胸腔或心包积液E.动脉增宽

94、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CT特征性征象是

A.两个不同增强密度的主动脉腔被一内膜瓣所分离B.主动脉钙化内移C.主动脉壁异常扩张D.主动脉各段管径不成比例E.主动脉周围血肿形成

95、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正确的是

A.假腔的强化高峰早于真腔B.真腔受压、狭窄、变形C.增强CT不能显示内膜瓣D.假腔造影剂排空时间早于真腔E.真假腔强化高峰同时出现

96、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佳筛选方法为D

A.CTB.X线腹部平片C.DSAD.MRIE.PET

97.当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局限于升部及弓部,该类型属于:B

A.DeBakeyⅠ型B.DeBakeyⅡ型C.DeBakeyⅢ型D.DeBakeyⅣ型E.DeBakeyB型

主动脉夹层的DeBakey分型

注解:主动脉夹层I型和II型破口均多位于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夹层信号特点:在SE序列,T1WI示真腔内因血流速度快而呈低信号或无信号,假腔内血流缓慢或有血栓形

成而产生中等至高信号。

肺动脉栓塞

98.明确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E

A.MRI/MRAB.胸片C.超声波检查D.放射性核素检查E.X线肺动脉造影

99.以下哪项不符合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E)的MRI表现

A.常规扫描可直接显示中心PE的血栓栓子B.主肺动脉或/和左右肺动脉显著扩张C.T1WI栓子呈高或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D.右心室壁明显增厚,可大于8.0mmE.肺梗死呈尖端指向肺门,底位于胸膜面的异常信号区

注解:因栓子含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所以T1WI可以呈高信号。右心室壁明显增厚,应该是慢性病理进程代偿所致的征象。

.肺动脉血栓栓塞主要的MRI表现为:

A.T1WI显示主肺动脉及其分支血管有中等信号,或电影MRI上显示高信号动脉血中有低信号B.肺动脉增粗C.右心室增大D.右心房增大E.室壁运动弱

、对于肺动脉血栓栓塞的MRI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p>

A.主动脉和(或)左、右肺动脉主干显著扩张B.右心房、室明显扩张C.梗死多表现为T1、T2楔形中等度高信号区D.外周性肺栓塞可表现肺动脉分支内有异常信号E.新鲜血栓在T1上呈中低信号

、增强CT扫描如图2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栓塞B.中心性肺癌C.纵隔淋巴结肿大D.增强扫描伪影E.正常表现

静脉血栓

、不能检测下腔静脉血栓的方法是

A、MRIB、X线平片C、DSAD、CTE、超声

.某患者左下肢肿胀、乏力,行腹部MR检查,T1WI和T2WI平扫显示左侧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内信号增高。增强后MRA显示局部血管未充盈。最可能的诊断为

A.静脉炎B.静脉血栓形成C.静脉瘤形成D.静脉梗阻E.静脉平滑肌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