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个题目,忽然想起一个医院学习时,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李大夫从图书馆出来,偶遇一美女学友,结伴而归。
超人李搭讪说:今晚的月亮好圆啊!
美女学友看了看夜空,一脸不屑,正经的跟我讲:今天我跟某教授看了一个非常罕见的病例。
超人李好奇的问:啥病例,说说看。
美女学友:hujiatao(这里是拼音,翻译过来大概是胡家涛)
超人李:本人一脸懵逼,心想hujiatao是什么*,难得是遇到皇亲国戚了?(医院这个地方遇到首长和明星不是什么稀罕事)
美女学友:得意的描述着疾病特征。
超人李:我突然反应过来了,说是胡桃夹现象吧!
美女学友:对对对。。。。。。
还想接着听呢?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
该说正题了:
?患者,男,20岁,因阴囊坠涨,门诊拟诊左侧精索静脉曲张。
超声所见:
左侧精索静脉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阴囊内形成血管性团块!
精索静脉扩张大于1.8mm
2.Valsava试验阳性,即Valsava试验时彩色及频谱多与普勒测及返流信号且返流持续时间TR>1秒。
?燃鹅,没结束,这么年轻为何曲张这么严重呢?
精索静脉曲张的常见原因是:
一左侧精索静脉瓣缺如或者功能不良,导致血液的反流。
二夹缝中求生存,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中间穿过(胡桃夹综合征)。
继续往下看:
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减小
测量夹角为22度
夹缝中求生存
肾静脉受压处变细,近端明显增粗
受压处血流明显增快
近端血流缓慢
近端扩张肾静脉内径
受压处肾静脉明显变窄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彩色对比
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夹角明显大于45度,胡桃夹现象夹角为21度
正常动态图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phenomenon)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的男性,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胡桃夹综合征多数以血尿伴/不伴腰痛就诊,大部分患者为体型瘦长的青少年,临床表现为直立性蛋白尿、男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也常见。部分中老年妇女患者可表现为血尿和盆腔淤血综合征。
胡桃夹现象超声诊断依据
?平卧位左肾静脉最宽和最窄处内径比>3,站立试验后>5
?左肾静脉(受压处)血流流速明显增快,受压部位与近端扩张部位血流比值>4;
?测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正常大于45度
*注:本病是由于左肾静脉的回流障碍所致,目前尚无可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诊断本病。所以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至关重要。
附:胡桃夹诊断流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胡桃夹现象为排它性诊断、排它性诊断、排它性诊断!即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能够证明存在"胡桃夹"结构,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临床症状的病因(如肿瘤、结石、感染、畸形和肾小球疾病等)。超声仅作为提示性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目前较为公认的诊断指标为
/p>
1.尿红细胞形态为非肾小球源性(即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比例>90%)。
2.尿中钙排泄量比正常(Ca/Cr(钙/肌酐)<0.20)。
3.膀胱镜检查为左侧输尿管喷血(肉眼血尿发作时)。
4.肾活检正常或轻微病变。
5.腹部B超、CT和MRI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扩张。
6.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测压证实左肾回流障碍,左肾静脉压与下腔静脉压力差在4mmHg以上(也有报道压力差为5mmHg)。
7.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尿的病因。
治疗:无症状血尿及直立性蛋白尿者可保守治疗而暂无须特殊治疗。某些诱因(如剧烈运动、感冒)可诱发血尿或使血尿反复发作,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及预防感冒。但对于反复血尿的患者,出现贫血、严重精索静脉曲张或腰痛者,患者不能忍受的,特别是成年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一般,此时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阅读后顺便点右下方如觉文章不错,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谢谢!
超人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