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是术后最常见的内漏分型,ENGAGE临床试验曾揭示,15.6%的患者在随访期出现孤立性II型内漏,大多不需再次干预,但一些II型内漏也可以进展至晚期I型内漏,如何选择干预时机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期的EndovascularToday分享一篇来自JVS的文章,这项临床试验回顾性的分析了单中心的随访数据,认为对于II型内漏的干预应在瘤腔大小净增13mm之前进行,分享给大家。
研究目的
II型内漏是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最常见的内漏分型。虽然II型内漏总体而言是良性结局,但也有报道显示其能导致主动脉破裂。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回顾了II型内漏(TIIEL)对瘤腔大小变化的影响,探讨TIIEL是否会引起瘤腔扩张进而导致Ia型内漏(TIAEL)的发生。
研究方法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年单中心所有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的患者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瘤体直径、移植物类型、再次干预以及并发症。合并TIIEL的患者通过影像学随访被分为接受干预组和未干预组。主要结局包括瘤腔大小变化,TIAEL进展,瘤体破裂和生存时间。
表1:单中心II型内漏的人口学统计及合并症数据
表2:II型内漏的患者特点
图:II型内漏干预组与非干预组KM生存曲线
研究结果
该中心共有例患者在此期间接受了主髂动脉支架置入术。除未破裂的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外,有手术指征但术前缺失CTA或随访资料的患者均被排除。最终纳入例患者,平均随访58.8个月(范围0-个月)。随访影像学诊断例TIIEL(32%)。TIIEL患者年龄显著偏大(P.),更有可能合并高血压(P.05)但吸烟人群少(P=.01)。TIIEL组相对于无TIIEL组瘤腔显著增大(9.50vs-0.78mm;P.)。相对于无TIIEL组,TIIEL组更容易发展为TIAEL(14%vs5%;P=.),但瘤体破裂率无显著不同(4%vs2%;P=.33)。TIIEL组进展至TIAEL组时,瘤腔平均大小增加了13mm。在TIIEL组中,接受干预治疗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未干预患者(个月vs个月;P=.)。
研究结论
研究数据表明,与TIIEL患者相比,TIIEL患者晚期TIAEL发生率增加。在接受干预治疗的TIIEL患者中,总体生存率有所提高。对于TIIEL与扩大瘤腔及晚期TIAEL发生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的结论认为,对TIIEL的干预应在瘤腔大小净增13mm之前进行。
往期精彩回顾
JVS:基于ENGAGE试验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II型内漏的转归探讨丨EVT期本文由陈熙医师组稿及审校◆◆◆◆◆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