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医大一附院血管外科全微创ldquo [复制链接]

1#

近日,我院血管外科陈智勇主任团队运用体外“双开窗”技术,成功救治1例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

69岁的郭老伯今年9月体检时发现腹主动脉瘤,最大瘤径>5cm且合并大量附壁血栓,因动脉瘤解剖复杂,医院血管外科医生的推荐慕名来到我科进行治疗。

该病例的挑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基础疾病多,麻醉风险大:既往有长期高血压病史,5年前还曾经因心梗放过冠脉支架,一直在双抗治疗,同时因肺癌做过肺癌根治术;

2经过CTA发现动脉瘤解剖条件差,动脉瘤几乎累及到双肾动脉,经过测量腹主动脉瘤瘤颈长度仅2mm,而现有覆膜支架对解剖的要求是瘤颈长度至少大于15mm;

3患者肥胖,瘤颈短,开放手术难度大。

陈智勇主任仔细评估了患者的病情及动脉瘤解剖,决定迎难而上,因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距离肾动脉距离约1.5cm,可以充分利用该段血管作为锚定区,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体外双开窗的技术完成腹主动脉瘤隔绝术。手术分两组人员进行,陈智勇主任和查斌山主任负责支架的改装及释放,余康敏主任和欧阳欢博士负责血管显露及内脏血管标记。先在体外释放支架,于支架上采用开窗技术,预留双肾动脉的位置,再将支架束径后重新组装进输送系统。

精确对准双肾动脉是该技术的难点和关键点:在支架束径帮助下微调主体支架,通过开窗的孔顺利超选肾动脉,完成支架精确释放,最后造影提示腹主动脉瘤隔绝满意,双肾动脉血流均通畅。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手术的成功同时离不开麻醉科及手术室的大力协作,更离不开医务处、物资设备处等相关职能处室的大力支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天后顺利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对于短瘤颈腹主动脉瘤,手术既要充分隔绝动脉瘤,又要确保不漏及内脏动脉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难度大,一度被认为是腔内治疗的禁忌,而开放手术又存在床上巨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开窗技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但目前国内独医院不多,省内更是鲜有此类报告。我科在今年上半年就已逐步分期开展此项技术,积累了经验,该手术的独立完成标志着我院血管外科腔内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已位于国内先进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